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自治区计量院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一体两翼”“ 四梁八柱”建设
发布时间:2024-05-22 14:53    点击数:5498 打印
字号:

       自治区计量院获批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以下简称国碳中心)以来,积极融入“双碳”工作大局,围绕计量服务与支撑碳排放、碳汇、碳交易“三条主线”,统筹中心和各分中心的建设,在“一体两翼、四梁八柱、六大平台”等方面开展建设,产出了“多类成果”。2024年以来,通过科研创新深度融入和服务产业方面做了多项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加强计量基础建设,构建高起点碳计量能力体系。积极建设覆盖全部重点行业领域碳计量能力的国内一流实验室,建成后可为重点行业领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专业技术服务,是双碳工作的重要计量基础支撑。制定煤电、煤化工等6个行业《生产企业碳排放计量量值溯源体系建设指南》,指导全国技术机构能力建设,规范重点排放单位计量器具配备使用。自主研发“碳监测一体化设备”,第二代实验样机已完成制造,该设备通过对重点排放单位燃料检测、化验数据的采集、汇聚、监测、上传,加强实验室的统一管理,可实现对分散数据统一整合,有效提升实验室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化石燃料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是加强计量数字化发展,构建高标准碳计量数据体系。统筹兼顾数据信息、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三位一体,以“能耗在线监测”和“碳在线监测”为主体,同时建设“煤化工行业碳排放在线监测平台和碳计量器具管理平台”等6个行业子系统,形成覆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建筑、交通、森林、草地、湿地、荒漠、乳业13个行业领域的碳核算、碳核查、碳监测、碳足迹、碳资产管理服务能力,实现碳计量数据凭证有效生成和留存,在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形成高价值计量数据资产,是计量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示范,推广价值巨大。提升计量数字化能力,发挥能耗和碳数据平台双向赋能,可推动碳核算由“年”核算转为“日”计量,为自治区各级部门宏观调控和企业精准管理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强大数据支撑。 

       三是加强行业领域监测,构建高质量碳计量支撑体系。以“建设试点企业、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活动标准化、数据在线交叉确认”技术路线为指导,紧跟碳排放权交易入市行业,全面支撑碳排放精准核算。通过重点行业领域建立碳计量监测体系,探索出“试点+方案+标准”的基于计量手段的碳监测全流程推广模式,为在我区重点行业领域全面铺开,进一步支撑“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碳监测、报告、核查(MRV)技术体系建立,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四是加强前沿技术研究,构建高水平碳计量技术体系。通过推动碳计量业务由“计量”向“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转变,积极产出科研、标准规范等多类成果。申报或参编《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评价计量技术规范》等12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标准;《零碳产业园计量评价规范》《企业碳流图绘制方法》等27项地方标准正在编制。储备科研项目27项,已立项《质量基础设施支撑内蒙古自治区双碳目标实现的对策研究》等2项,向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申报5项科技计划项目,均已进入实际研究阶段。 

       五是加强精准创新服务,构建高效率碳计量服务体系。积极对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各方需求,打通技术工作痛点、堵点,持续提供“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生命周期、前瞻性计量技术研究”的计量测试服务,解决企业专业能力不足、计量体系建设不完善、无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有效溯源等实际问题,为全国碳计量服务双碳各方主体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典型案例和工作思路。积极服务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服务我区打造全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样板,技术指导和审核超过18000家公共机构在全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综合信息平台数据填报,承接地方8项节能降碳技改项目的节能量审核和降碳量结果分析、认定,其中1项服务成果被自治区发改委推荐至国家节能降碳“双十佳”实践评选。积极服务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及碳计量体系建设,梳理关键参量和计量器具配备、节能降碳培训、参与科研项目等,在包头等地开展培训200余人次,为乌斯太电厂、冀东水泥等10余家企业提供计量体系建设服务,常态化开展能源及碳计量咨询服务,我区年综合能耗在1万吨以上企业均委派专人实地入厂指导。 

       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高层次碳计量培养体系。集聚国内高层次专业人才力量,着力打造本土化人才队伍。“中心”邀请国内行业领域内知名学者,新建“中心”专家智库,首批入库专家80余名。与中国计量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成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包头师范学院就共建“双碳”相关计量专业达成合作意向;鄂尔多斯分中心5人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注册为温室气体正式核查员;包头分中心通过聘任顾问、项目合作、共同攻关等形式,吸纳专家学者30余人,组成了包头林草碳汇计量监测研究“专家团队”;乳业分中心新建专家智库,首批入库战略咨询专家2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