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发展纲要》学习体会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年质量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更好地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的一种实际行动。《纲要》既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加强质量工作取得的成效,又客观分析了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下一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部署。贯彻好《纲要》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笔者认为,作为计量技术机构,只有不断夯实技术基础,增强技术保障能力,才能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纲要》开宗明义,明确指出:“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质量工作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问题,质量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作用和保障能力非常突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建设质量强国指明了发展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解决发展的质量问题。《纲要》指出,要强化计量基础支撑作用。计量是质量工作的技术基础和科技支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计量的内涵、外延以及工作手段和基础作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集理论与实践、自然与社会、法律与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学科,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计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作用。
《纲要》强调,“夯实基础”是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要深化理论研究,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技术支撑基础、人才培养基础,推进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强化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作为计量技术机构,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设好量传溯源体系。量传溯源体系是计量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围绕加强社会重点、热点领域及“两个安全”等领域的量值溯源能力建设,组织研究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测量方法,完善化学计量的量传体系与管理模式,把握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机遇,建立完善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量传溯源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的计量技术保障体系。重点围绕关注民生计量领域,积极开展计量放心工程、计量安全工程,推动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间的优化整合,逐步建立完善的计量技术保障体系。三是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努力加大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标准建设的投入,对强检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区域性产业服务项目优先立项。四是高度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科学计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水平,有效拓展计量在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应用能力。引导计量技术机构提升能级水平,优化服务模式,加快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提高工程计量应用能力,打造与各类产业对接的服务平台。五是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支持,联合街道、乡镇等各级政府部门开展诚信计量示范社区(街区)的创建工作。继续组织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行动,加强集贸市场、加油站等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工作,在餐饮业和商店超市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逐步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基本框架的诚信计量体系,培育一批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营造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场氛围。六是完善监管体系,提高风险应对和处置能力。通过风险分析,建立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在监管思想上提高风险意识,在监管体系上形成网络并予以有效链接,在监管机制上探索更为有效的工作模式,在监管手段上积极探索与新形势和新环境相适配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主动预防和处置计量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关系城市运行安全和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突出计量问题,避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的群体计量突发事件。
《纲要》的颁布实施,必将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质监工作直接面对众多企业和客户群体,业务范围广、工作压力大,要做好质量安全工作,就必须以《纲要》和“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为指导,以“民生为本、民信为天”为核心理念,充分利用全社会计量资源,夯实计量技术基础,逐步建立完善的计量技术保障体系。通过不断提高计量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富民强国变为现实。